《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4)《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
主讲人:蔺奥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根据1847年12月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发表的演说写成的。1859 年,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雇佣劳动与资本》同《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哲学的贫困》一起, 列为他和恩格斯“从这方面那方面向公众表达”他们的“见解”或他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著作。这表明《雇佣劳动与资本》同《共产党宣言》一样, 属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一、什么是工资?工资是怎样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工资是资本家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或一定的劳动付出而偿付的一笔货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是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他们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可以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因此,他们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再用工资来支付自己及家人的物质资料。工资不是工人所生产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而是由资本家用以购买一定量的生产性劳动力的那部分。
二、商品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商品的价格是由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包含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卖者和买者之间的竞争。卖者希望以高价卖出而买者希望以低价买进;第二方面是买者和买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出现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商品的价格被提高;第三方面的竞争是卖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存在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种竞争的结果往往是降低商品价格。因此,价格也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由什么决定?商品价格总是高于或低于它的生产费用,而供给和需求的波动,总是会重新把商品价格引导到生产费用的水平。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把产业衰退和兴盛合起来看,就可看出各种商品是依其生产费用而互相交换的,所以它们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
三、关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和雇佣劳动这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它们两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产生。没有资本雇佣工人,工人就不能生存,因为他们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没有其他赖以生存的物资资料。同样资本想要增加就必须依靠雇佣劳动,资本本身是不会增值的。
但是资本的利益和雇佣劳动的利益却是截然对立的。马克思通过阐述工资与利润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说明二者利益的对立。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被分割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利润增加多少,工资就降低多少;而利润降低多少,则工资就增加多少。”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会出现更多使工资降低的因素:机器使用更加广泛,分工日益细化,非熟练工代替技工,女工、童工增加竞争;破产的小生产者沦为无产者,失业增加,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这一切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更加深化。
吴霜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两个关系:其一,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 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两者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产生。没有雇佣劳动就无从产生利润,即无法产生资本的份额,无法使资本获得增长;而没有了资本也不能使被雇佣的劳动者获得工资,以获取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其二,资本的利益和雇佣劳动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资本越在增加,工人的工资越是减少,所能获取的必需的生活资料也就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资本对雇佣劳动就是剥削、统治、奴役的关系。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之间的竞争就激烈,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社会分裂为人数不多的过分富有的阶级和人数众多的无产的雇佣工人阶级,这就使得这个社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而同时它的极大多数成员却几乎得不到或完全得不到保障去免除极度的贫困。社会的这种状况一天比一天显得越加荒谬和越加不需要了。资本的迅速增长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了条件,为无产主义工人阶级获得最终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埋下了伏笔。
王晓艳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关于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 使政治经济学摆脱了长期笼罩着它的迷雾, 走上科学的道路。在此之后,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继续深入, 界定也更加明确。归纳起来, 他对资本的进一步论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明确地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指出资本就是靠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增殖的。这表明, 资本不会自行增殖,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指的是,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的源泉。第二, 资本实质上是占有雇佣劳动者无酬劳动的关系。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出相当于生活所需资料的价值, 这
一部分价值以工资的形式在购买劳动力时付给工人, 是有报酬的, 而对另外一部分劳动, 资本家并没有付给任何报酬。“在这个意义上, 剩余劳动可以称为无酬劳动”。商品或者价值之所以能够增殖、成为资本就在于它占有不需要付酬的劳动。第三, 资本不仅是一种关系, 而且是一个过程。“资本绝不是简单的关系, 而是一种过程, 资本在这个过程的各种不同的要素上始终是资本。”它必须依序经过要素购买, 特别是劳动力购买过程; 生产过程, 即驱使劳动力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 以及产品的销售, 即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并体现出资本的特征。其中, 生产过程是关键所在。“在现实的运动中, 资本并不是在流通过程中, 而只是在生产过程中, 在剥削劳动力的过程中, 才作为资本存在。
郝晗婷
《雇佣劳动与资本》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与贫困化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工资的任何显著的增加是以生产资本的迅速增加为前提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在这里,马克思告诉了我们,在工人工资增长情况下,在工人得到的物质生活享受增长的情况下,必须从相对意义上考察无产阶级贫困化。因为这时无产阶级的贫困是相对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而言的,是相对贫困。这就肯定了无产阶级贫困化并没有随着工人生活的改善而消失。同时,马克思在这里又指出,由于人们的需要具有社会性质,因而无产阶级贫困与否不能简单地用所获得的生活物品来说明,而必须以社会为尺度来衡量,即要看无产阶级的社会水平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即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了一般社会发展水平。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得到的物质享受“纵然增长了”,但是由于这种增长根本不可能达到社会一般发展水平,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因此无产阶级依旧是贫困的。由此可见,按照马克思指明的方向,运用马克思提供的科学方法,我们对当代无产阶级贫困化间题是不难理解的。这里,关键是要理解并把握以社会为尺度来衡量贫困化与否的科学标准,即无产阶级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了社会一般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生活低于社会一般发展水平,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主要标志。
傅秀云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对“究竟什么是决定工资和利润在其相互关系上的降低和增加的一般规律”作了分析:其一,在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已定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是互成反比的。资本的份额即利润越增加,则劳动的份额即日工资就越降低;反之亦然。其二,在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商品价值普遍降低的条件下,工资会随着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减少而降低,但是,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却会相应增加。“资本家用同一数量的他人的劳动,购得了更多的交换价值,而对这个劳动却没有多付一文。这就是说,劳动所得的报酬同它使资本家得到的纯收入相比却减少了”。这时,相对工资就会下降。其三, 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即随着资本的迅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增加,工资也可能稍有上涨,但利润会增加更快,技术进步和分工发展的果实大部分被资本家拿走,工资份额对比利润份额减少了,相对工资也会下降。其四,从工人和资本家整个阶级的角度分析,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有的资本家可能利用市场的有利因素从别的资本家得到利益,利润的增长与工资的下跌无关。他们还说,资本的增长与工资的提高“密不可分”。马克思批驳了这些观点,指出:“不管资本家阶级即资产阶级相互之间分配生产所得的纯收入的比例如何,这个纯收入的总额归根到底只是直接劳动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在总体上增加的那个数额。”所以,就整个阶级而言,以上关于相对工资下降的分析还是适用的。不仅如此,从阶级的关系看,利润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力量。即使有些时期工资可能增加,“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
刘广睿
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就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封建社会农奴主和农奴的关系,也不是雇佣关系,那时,不存在雇佣劳动。
马克思指出了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逐日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
他进一步论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需有两个条件:一、工人不像奴隶或农奴人身依附于奴隶主或农奴主那样,只能在自家主人的驱使和强迫下劳动,而是已经获得了人身自由,有权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给任何一个资本家;二、工人也不像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那样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可借以谋生,而是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针对这种情形,马克思语带讽刺地把雇佣劳动称为自由劳动。从第一个条件看,比起奴隶和农奴来说,工人确实是比较自由了;但是,从第二个条件看,所谓比较自由,无非是由依附于一个主子受其奴役变为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奴役,因为工人除了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外,别无活路。这叫什么“自由”?劳动力商品,像其他商品一样,有价值和价格。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需耗费的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按照市场供求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那么,工资上下波动的中心即劳动力价值是怎样决定的呢?在经济学史上,马克思是发现这个问题答案的第一人。他指出,劳动力价值等于用以维持工人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些生活资料,要足够工人养家糊口以维持自己和下一代的生命,和培育必需的劳动技能,以便不断地向资本家阶级提供合用的劳动力。劳动力价值的多少基本决定了工资的多少。
李泽陆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其理论价值非常重大,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仅得到西欧各国革命工人的推崇,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广为流传。
我主要分析“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这一论断,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导言中,恩格斯指出:“我所作的全部修改都归结于一点,在原稿上是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而现在则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这个理论发展和更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区别了“劳动”和 “劳动力 ”,解决了长期困扰以往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矛盾。说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具有多方面的理由,首先 ,“劳动力存在于工人身体内,它不同于它的职能即劳动,正如机器不同于机 器的功能一样;其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再次,如果认为劳动是商品,不仅会导致价值概念的消失,而且会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最后,劳动必须是在工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后才可能进行,但只有在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后,他们才能与生产资料结合。总之,“看起来好像是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工人是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为了币而向资本家出卖的东西是他们的劳动力 。
刘红梅
我主要从第三章来谈一下看法。在这一章中,马克思通过阐明资本的本质分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把资本等同于物,指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的的生产关系,存在于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中,又从价值形态入手,阐明资本的实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工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新价值,不仅使工资得到补偿,而且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指明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交换是工人拿自己的劳动力交换生活资料,资本家拿货币交换劳动力,得出“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两者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产生”的结论,并且批判了资产者及其经济学家们“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的观点,指出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来增加资本的,资本增加越快,对工人的剥削越严重。马克思揭开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想要掩盖的资本的剥削本质,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学说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指出随着资本的剥削与积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王艳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这一切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种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些用来进行新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能够在资本的物质维度之外看到其社会关系维度上的内容,这对于马克思下一步在区别劳动与劳动力的前提下得出剩余价值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正像他所说的,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那么,根据同样的思路,劳动者就是劳动者,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他才会成为雇佣劳动者。既然这样,雇佣劳动者身上一定负载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这种特征驱使着资本通过不断地与雇佣劳动相交换来实现自我增值。沿着这种思路下去,就能发现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看似平等交换、实则不平等剥削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指出,“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为资本”。这里已经很清楚了:重要的不是积累劳动和直接劳动本身,而是导致前者支配后者的社会生产关系本身。
编辑:王晓艳
往期回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8)《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9)《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0)《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笔记
扫码加关注啦!